2025 年科技業裁員潮再起,AI與效率重構企業人力結構
2025 年科技業裁員潮再起,AI與效率重構企業人力結構
·

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|
2025 年科技業裁員潮持續,3 月裁員人數創新高
2025 年第一季即將結束,科技業卻仍籠罩在持續的裁員陰影之中。根據《TechCrunch》的統計,自年初以來已有超過 22,000 名科技從業人員被裁撤,3 月單月裁員人數更高達 88,000 人,創下自疫情後以來的新高。
這波裁員潮影響範圍廣泛,從大型科技巨頭到中小型 SaaS,再到新創公司皆未能倖免,這顯示科技產業正經歷一場由生成式 AI、經營效率與資本壓力共同驅動的人才與結構大洗牌。
Google:平台與裝置部門精簡重整
Google 於年初宣布針對其「平台與裝置部門」進行裁員,涵蓋 Pixel 手機、Android 系統與 Chrome 團隊,裁撤人數約為數百人。外界推測,Google 正將更多資源轉向 Gemini 模型與 AI 助理開發,傳統裝置與瀏覽器業務調整規模。
Microsoft:管理層大瘦身,推工程導向文化
Microsoft 則選擇針對中階管理與非技術職位進行「結構性裁撤」,據傳該策略預計在 5 月前完成。重點是提升工程師與產品人員的比例,加快 AI 工具與雲端產品的整合速度。
Automattic(WordPress.com 母公司):一次裁撤16%員工
這家遠距文化代表性企業於 3 月底裁撤約 270 人,占比達 16%。CEO Matt Mullenweg 表示,公司將重新聚焦核心產品與工程效能。
Canva:AI取代技術編輯崗位
Canva 裁員規模雖小(約 10–12 名技術寫手),但具有指標意義。公司明確表示將改用生成式 AI 編輯工具,取代部分文件撰寫與維護工作。
Block(前Square):大刀砍下930人
由 Jack Dorsey 領導的 Block 宣布裁員 8%,共計 931 名員工。官方聲明指出,此舉並非直接與 AI 有關,而是為了「重新聚焦任務與減少組織過度延展」。
Northvolt:電池業也中箭,裁員62%
瑞典電池新創 Northvolt 宣布裁撤 2,800 人,並同步啟動破產保護程序,成為硬體製造領域中最嚴重的裁員案例之一。
Brightcove:被收購後即裁員2/3
影音平台 Brightcove 在被義大利開發商 Bending Spoons 以 2.33 億美元收購後,裁掉美國地區三分之二的員工(約 198 人),成為收購後「業務整併型裁員」的典型案例。
裁員背後的結構性轉變:不是削減,是轉型
從這些案例來看,2025 年的裁員潮與過往「裁老、留新」的策略不同,這波浪潮背後有三大結構性因素正在發酵:
1. AI驅動組織再設計
許多企業明確表示,透過 GPT 系列模型、Copilot、Gemini 等工具,原先需大量人力完成的內容撰寫、程式維護與用戶支援工作已能被自動化工具部分取代。這導致企業加快轉型組織架構,以精簡不再關鍵的崗位。
2. 技術導向團隊編成
從 Microsoft、Google 到 Canva,都不約而同強調「提高工程與產品職位比例」,減少行政、流程導向角色。這反映出生成式 AI 正重塑工作流程與人力配置模式。
3. 收購併購後的瘦身行動
如 Brightcove、Acxiom 等企業,皆在併購完成後進行裁員整併,以便整合資源、消除重複職能。這種以投資報酬為導向的人力精簡,也正在成為私募基金與大型科技買家的標準流程。
全球裁員總數仍未見頂,AI重塑工作定義成核心議題
根據 Layoffs.fyi 與 TechCrunch 整理,2025年第一季科技業裁員總數遠超2024年同期,其中以北美市場為主,歐洲與亞洲則因勞動法規與補助制度影響,裁員幅度相對平緩。
此外,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在徵才公告中明確表明需具備 AI 工具操作能力,顯示未來科技業人才的基本技能門檻正在上升。
裁員潮背後,是 AI 世代勞動結構的再定義
2025 年這波裁員潮,不只是企業因景氣保守而壓縮開支,更是一場科技進化下的組織再造。生成式 AI 加速進入主流應用,不僅影響工具與流程,更深層改變「哪些崗位仍有價值」的認知。
對工作者而言,這場轉型意味著:
「能與 AI 共生」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
軟體工程、數據、AI 應用導向職位將持續擴張
行政、支援、文件導向崗位將逐步被重構或淘汰
對企業而言,這是一場「重新定義效率」的革命。誰能先完成人才結構與數位策略的匹配,誰就能在下一輪技術變革中站穩腳步。
參考資料:https://techcrunch.com/2025/04/11/tech-layoffs-2025-list/
InfoAI|分享AI知識,賦能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