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Tube 推出 AI 音樂助理,協助創作者生成免版權背景音樂

· 新聞摘要解讀

InfoAI 全球AI新聞摘要與解讀

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|
YouTube 推出 AI Music Assistant,創作者免版權背景音樂進入生成式時代

全球最大的影音平台 YouTube 正在為創作者社群帶來一次革命性的升級。新推出的 AI 工具「Music Assistant」正式登場,透過自然語言提示,即可自動生成可用於影片的免版權背景音樂。

這項功能目前正在 Creator Music 測試計畫中限量推送,標誌著 YouTube 正大舉整合 AI 音樂生成技術,進一步降低內容創作者的製作門檻,並挑戰傳統音樂授權模式。

從「輸入描述」到「即時音樂」:Music Assistant 如何運作?

Music Assistant 的操作方式極為直覺:使用者只需輸入一段簡單的文字描述,例如「節奏感強烈的健身音樂」、「適合夜晚 vlog 的 lo-fi 背景配樂」,系統即會回傳多首自動生成的音軌。

這些音軌可直接預覽、下載並套用於影片中,所有內容皆標示為免版權,供創作者自由商業使用。這項設計大幅簡化了影片製作流程中「找音樂」這一常見且耗時的環節。

目前尚未公開這項功能是由 YouTube 自研模型支援,或是採用外部 AI 音樂生成技術(例如 Suno、Udio 或 Google 自家的 MusicLM),但內容風格與語義對應度已可滿足基礎音樂配樂需求。

YouTube 其他 AI 音樂功能串接:走向創作工具整合

Music Assistant 並非 YouTube 首次進軍 AI 音樂生成領域。在此之前,YouTube 已陸續推出數項功能測試:

  • Dream Track:透過哼唱生成不同風格的歌曲草稿

  • Shorts 音樂重混工具:可將已授權音樂進行重新切割或速度調整,以因應短影片節奏

  • Creator Music 購買平台:讓創作者透過平台直接獲取版權授權的音軌

這些功能正在逐步整合為一套 AI 驅動的「創作者音樂系統」,形成從授權到生成的完整配樂解決方案。

解析 YouTube 投入 AI 音樂生成的三大動機

1.降創作者入門門檻

背景音樂是每支影片不可或缺的一環,但小型創作者經常為了避免侵權,需花費大量時間尋找免版權資源。Music Assistant 可協助快速配樂,讓創作節奏更流暢。

2.提內容多樣性與本地化

透過語言提示生成音樂,創作者可依據影片風格、地區文化、受眾偏好快速變換音樂語境,支援本地語言輸入亦將是下一步發展重點。

3.降授權風險與法務成本

透過原生生成音樂,YouTube 可有效降低平台上音樂侵權的法律風險,也能降低需支付的版稅成本與平台仲介壓力。

對產的潛在衝擊與挑戰

儘管 Music Assistant 提供了便利與效率,其發展仍伴隨幾項潛在議題:

1. 對傳統作曲人造成排擠效應

大量影片若改用 AI 生成配樂,勢必影響音樂授權平台與自由作曲人收入來源。未來是否能透過「人機協作曲風」、「定製式 AI 編曲委託」等方式找到共生模式,值得觀察。

2. 版權來源與訓練資料透明化問題

目前尚未明確揭露 Music Assistant 背後模型訓練使用哪些資料集。若涉及現有音樂作品,可能引發與唱片公司、藝人間的授權糾紛。

3. 音樂品質與風格穩定性挑戰

雖然對大多數日常影片已足夠,但在情感表達精細度、樂器音色、動態轉場等層面仍有待提升,特別是在高端商業廣告與電影製作應用上尚無法取代真人編曲。

AI背景音樂生成,將成影片創作的「新預設」

Music Assistant 的推出標誌著 AI 音樂生成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主流創作流程。未來,對於大量製作 YouTube Shorts、Vlog、品牌宣傳與教育內容的創作者來說,「AI 生成音樂」將不再是輔助工具,而是內容流程中的預設選項。

對平台而言,這是一場效率提升的革命;對產業而言,這是音樂製作與創作倫理的轉型前奏。

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theverge.com/news/647422/youtube-ai-music-assistant-generator-background


InfoAI|分享AI知識,賦能工作。

broken image

broken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