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tGPT 再度掀起全球熱潮:「AI 公仔生成風」成社群新寵
ChatGPT 再度掀起全球熱潮:「AI 公仔生成風」成社群新寵

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|
ChatGPT 掀起「AI 公仔」新熱潮 用戶瘋玩自製角色,引爆二次病毒式傳播
自 ChatGPT 推出圖像生成能力以來,其應用場景持續延伸,繼先前的「吉卜力風格迷因」瘋傳後,近期又以一股「AI 動作公仔生成潮」重新引爆社群話題。全球用戶開始利用 ChatGPT 圖像生成工具,創造出自己專屬的虛擬角色與盒裝風格圖像,不但形成社群自發性的創作浪潮,也使生成式 AI 進一步融入日常娛樂與個人品牌表現。
用戶自製角色與盒裝設計 ChatGPT 成為創作工具新平台
這波風潮以「If I were an action figure」(如果我是公仔)為主題,用戶透過簡單的提示詞輸入(prompt engineering),便能生成帶有卡通風格、強烈角色感與虛構設定的角色圖像。更有趣的是,這些圖像多被設計為仿「玩具包裝盒」的構圖格式,背景通常包括道具、技能描述、角色名稱,完整模擬出一個可量產的 IP 世界。
這樣的內容在 TikTok、Instagram、Threads、Reddit 上迅速擴散,用戶不僅展示自己的「AI 分身」,也開始相互模仿、接力創作,形成集體創作現象。
根據報導,目前最熱門的生成主題包括:
超級英雄風格(如 Marvel 公仔包裝)
日系動漫角色設計(含變身道具與戰鬥等級)
科技極簡風格(模擬 Apple 設計語言)
虛擬職業身分(如「未來作家」、「宇宙旅人」)
這些風格除了娛樂效果之外,也開始衍生出「身份認同」的社群對話,例如創作者會在貼文中自我介紹:「這是我的 AI 化身,來自平行宇宙的內容生產者。」
從工具到舞台:生成式 AI 的社群角色轉變
ChatGPT 在這波風潮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單一功能型工具,而是創意表達與社群參與的「舞台」。這種使用場景的轉變說明了幾個關鍵趨勢:
Prompt 正式成為創作語言:
使用者透過 prompt 描述情境、造型與個性,轉化為圖像輸出。這類文字即創作的機制,讓更多非設計背景者能參與視覺內容生產。
使用者生成內容(UGC)不再只是影片或文字:
現在的 UGC 包含「AI 幻象版本的自己」,這種內容不需拍攝、不需後製,卻能迅速引發關注與互動。
AI 工具變成社群身份展示的介面:
對 Gen Z 與 Alpha 世代而言,與其拍真實的自己,不如創作出想像中的「另一個我」,來塑造社群人設與個人風格。
品牌開始觀望,虛擬角色 IP 化成商機新焦點
有趣的是,這波風潮也讓許多品牌開始認真觀察。部分周邊產品廠商與行銷公司正研擬是否開發「AI 生成角色實體化」的服務,例如:
讓用戶上傳生成圖像,製成 3D 列印實體公仔
提供個人化盒裝設計模板,製作成虛擬商品頁
結合 NFT 或數位藏品平台,進行角色販售與授權交易
這種「使用者創造 × 商業轉譯」的模式,為生成式 AI 開啟了全新變現路徑。
OpenAI 雖尚未官方宣布與此波熱潮相關的商業部署,但可預期未來將有更多第三方服務,圍繞 ChatGPT 圖像生成功能開展創意應用與產品設計平台。
趨勢觀察:AI不只是寫作助手,更是虛擬身份產生器
ChatGPT 的成功不僅在於語言理解,更在於它如何被用戶「再定義」。如今的使用者已不再僅用 AI 來回答問題,而是把它當作虛擬身份、創意工具、甚至自我心理投射的容器。
這對整個 AI 生態而言,是一項重大轉變。生成式 AI 已經不只是加速工具,而是情感共鳴與社群內容的新起點。未來具備以下特質的 AI 工具將更具競爭力:
支援高度個人化輸出(圖像、風格、語氣)
擁有創作「框架」與「語言邏輯」
可即時被社群內容吸收與擴散
有機會轉換為商品、虛擬角色或IP經濟單元
AI 工具不只實用,更是社群創意引擎
這次 ChatGPT 引爆的「AI 動作公仔」風潮,再度說明生成式 AI 正在從「實用工具」轉型為「文化創作工具」。在社群時代,用戶不只想獲得資訊,更想透過創作來表達自我與形成認同。
對品牌與平台來說,這代表 AI 應用正在進入「內容驅動 × 自我風格 × 社群連結」的新黃金三角時代。未來誰能設計出既具創意又可高度個人化的 AI 使用場景,誰就掌握了社群黏著力的核心。
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artificialintelligence-news.com/news/chatgpt-got-another-viral-moment-with-ai-action-figure-trend/
InfoAI|分享AI知識,賦能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