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技創投聚焦AI應用
健康科技創投聚焦AI應用

InfoAI全球AI新聞精選與解讀|
健康科技創投資金轉向AI應用,尋求下一波高成長報酬
根據《華爾街日報》報導指出,2024年健康科技(HealthTech)領域的創投投資金額大幅下滑至113億美元,創下自2019年以來新低,資金活絡度大不如COVID-19疫情期間的高峰。然而,創投機構並未因此退場,而是轉向尋找具備AI能力的新型健康科技公司,將人工智慧視為產業反彈的關鍵引擎。
許多創投人士指出,AI可以大幅強化健康科技公司的競爭力,特別是在以下三個方向:
1. 專有醫療資料的加值分析:透過大型語言模型與深度學習技術,AI 可針對病歷、檢查數據或影像進行更精準的預測與建議,創造資料價值。
2. 改善既有工作流程:將AI嵌入醫療管理、保險核保、遠距醫療平台等系統,可提升效率、降低人力與營運成本。
3. 提高B2B醫療決策支持工具的商業可行性:比起直接面對終端用戶的醫療App,新一代AI HealthTech新創更傾向為醫院、診所、藥廠等機構提供內部使用工具,更易建立穩定營收模式。
報導中也指出,投資人現階段更加重視創業團隊是否具備醫療專業背景、資料來源是否合法、技術整合是否符合醫療法規與隱私保護,這些都將是未來AI健康新創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。
此外,專家預期隨著這些公司在臨床實證與市場驗證上逐漸成熟,2025~2026年間將掀起一波併購熱潮,為創投基金提供退出機會。一些大型藥廠與醫療器材公司,也已開始物色AI驅動的新創作為收購標的,以強化自身的數位醫療佈局。
解讀分析
AI 成為健康科技下一波創新驅動力已成共識,但投資標的從「以用戶為中心」轉向「以機構為服務對象」,反映出市場正尋求更可預測的獲利模式與法規容許空間。
對台灣市場而言,擁有醫療資料、高齡化社會、健保系統數據優勢,是AI HealthTech 發展的天然土壤。若能聚焦在「AI + 資料治理 + 法規合規」的解決方案,台灣不僅能吸引本地創投,也有機會進軍海外健康科技供應鏈。
然而,健康科技牽涉到病患安全、個資隱私與產業高度監管,AI模型若缺乏臨床驗證或誤用,可能帶來法律風險與聲譽傷害。這意味著技術團隊、醫療專家與法務合規人員之間的協作將更加重要。
參考來源:https://www.wsj.com/articles/healthtech-vcs-look-to-ai-for-next-wave-of-returns-5ff167fd
延伸閱讀
InfoAI|分享AI知識,賦能工作。